欢迎访问天天自驾旅行网
客服热线: -

天天自驾旅行网

用圈子影响圈子!

客服热线 -

《都挺好》取景地全曝光,倦了就去苏州小住几天 [复制链接]

湖北天天自驾 | 2019-03-28 10:06 3087 0


一巷炊烟一巷雨
一片园林一片声

话说,爆火的国民剧《都挺好》近日大结局,不仅火了苏明玉一家四口,很多网友表示被取景地苏州圈粉了,甚至已经订好了小长假去苏州的票,想要到苏家老宅串串门,和偶遇苏大强唠唠嗑。


那么咱们就来看看《都挺好》都去哪里取景了。


《都挺好》取景地get√


1. 苏家老宅 vs 同德里

民国古建筑群,姑苏城里的老上海


苏家老宅的取景地是同德里,是民国时期遗存的古建筑群。


相传由杜月笙出资兴建,满目是白墙黛瓦、雕花券门、艾欧尼柱子、朱红色石库门,一派西式建筑风格,被誉为“姑苏城里的老上海”。






走进同德里,车水马龙的嘈杂之声便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仿佛真的一秒穿越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场景,正适合周末去串串巷子拍拍照。





2. 石天冬的食荤者 vs 平江路

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


来自微博:@你别走丢



3. 明玉和石天冬的度假地

西江茶园 &  明月湾古村   


苏州西山是名茶碧螺春的原产地,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;明月湾古村远离了城市纷扰,正适合享受爱情。



4. 苏州地标

金鸡湖 & 国金中心


金鸡湖附近还有个诚品书店,一本书一杯咖啡就可以呆一下午。



此外网友们还扒出全部取景地,um,大家看着办吧。





倦了就去苏州小住几天



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。


驴叔去过不少江南烟雨小城,而苏州真的适合你倦了就去小住几天,就像当年乾隆六下江南,次次都绕不开苏州一样。


©墙里的花园


苏州,一座精致到骨子里的城市。不仅住要住得精致,吃要吃得精致,活更要活得精致,连评弹也很动人。


©墨凡Vink


如果生活残酷,累了倦了,不如就到苏州小住几天吧。





住得精致:

在苏州,诗意地栖居


苏州优秀了2500年,生活在这儿的人们,真正地实现了诗意地栖居。


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,烟雨朦胧中的苏州,静静地描画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,展现着中国式建筑的诗意与精致


©Formation


 1.古城区  

这里没有高楼大厦,只有粉墙黛瓦



很多游客来到苏州,第一印象不是小桥流水,也不是亭台楼榭,而是——黄牛。


一下大巴, 伴随着车站广播的“防黄牛”提醒,一大波黄牛,还是蜂拥而至来到你的身旁。


但当你坐着公交车渐渐驶入古城区时,当车上响起软糯的苏州话报站声,当你站在民宿顶楼的平台远眺这座老城时,一座梦里的姑苏城,渐渐在眼前鲜活起来。


△苏州分古城区、新城区、老城区

公元前514年,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大城,即现在的苏州古城。


2500多年时光飞逝,沧海桑田,但苏州的城址一直没有变动过,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少见的。


这里的古城区,今天仍保留着粉墙黛瓦、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。


©墙里的花


你知道吗?苏州的古城区是没有高楼的,新建的建筑也要建造成仿古的样式。


如果一家店面的外观,油漆了明黄色,是要被勒令整改的。


©shaoyxu


在这里,站在四楼的阳台上远眺,就可以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……当一排排黑色的瓦顶在眼前铺开时,仿佛一幅古代的中国城市画卷,在眼前铺展开来。


而环古城风光带散散步,穿梭在水墨色的建筑中,你会不禁感慨:这才是中国古城该有的样子呀。


生活在这里,大概整个人都会变得诗意起来吧。


©猫与狮同行


 2.苏州园林 

苏州人的完美生活空间



古时中国人的房子建到了极致,大概就是园林了。而今天我们说起园林,必然绕不开苏州。


“苏州的园林甲天下”,中国四大名园,苏州占了两个:拙政园留园



有人说,苏州人是长在园林里的,哪怕只是家中伺候了些花花草草,也要营造出一个城市山林的角落。


“一峰则太华千寻,一勺则江湖万里。”


©C-King


舞榭歌台,飞花映月,亭台楼阁,山清水秀;无论站在哪个点上,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;移步换景间,尽享泉石之乐。

此生不去看一看苏州的园林,那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。



当然,如果你觉得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,游人太多的话,也不妨去苏州冷门些的园林。比如说:

隐居在小巷里的网师园,人少清净;


©心期远方


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,各式各样的花窗样式,非常好看;


©97Lang


最年轻的怡园,博采众长,集合了各园林的特色;


©97Lang


“温山软水”的艺圃,处处蕴含着故事与深意……


©C-King


 3.江南古镇 

灯影桨声里,听一曲江南小调



江南六大古镇,苏州就占了三个,分别是:周庄同里甪直

周庄古镇,是苏州古镇中最出名的一座;这里“水乡小巷多,人家尽枕河”,14座古桥各具特色,明清古宅尽显大户人家的典雅。



同里古镇不大,在这里,你可以早起看古镇清晨的阳光与薄雾,也可以在夜晚,用双脚去感受古镇的寂静与安逸。


©花已未末


甪直古镇,富裕繁荣,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保持纯朴、善良、勤劳的传统,随处可见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。



而除了这3座,苏州还有很多古镇。


比如,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木渎古镇,这里的严家花园,“虽处山林,而斯园结构之精,不让城市”。


©发牌手


比如,昆曲的发源地——千灯古镇,在这里穿街走巷,仿佛走过时光的过道,杜丽娘和柳梦梅打着伞,从那一边朝你走来。


©墨凡Vink


如果你喜欢静谧,还可以去沙溪古镇,这里没有人挤人的心烦,只有安静的惬意。


©千在别处


又比如锦溪古镇,如画般的古莲桥,摇橹的乌篷船,斑驳的青石板,还有匠人手作的小吃,茶座飘来的茶香……安逸的古镇生活,让人只想长住下去。


©kkgao


行走在苏州的古镇中,眼睛望着粉墙黛瓦,脚踏在青石板上,便仿佛回到了从前;而听船歌荡漾,随处走走吃吃,就是最诗意的生活。


©MonsTer⑤


 4.苏州的桥 

绿浪东西南北水,红栏三百九十桥


苏州水多、河多,桥自然也多。


在宋代的《平江图》上,可以数到三百五十九座桥梁。


△南宋绍定二年(1229)李寿明《平江图》


今天的苏州,也依然是“桥梁的博物馆”


△李公堤桥

这里有中国现存最长的连拱古桥,叫宝带桥

有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,叫吴门桥

有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,叫引静桥

而这里最诗意的桥,叫枫桥……


©谁谋杀了帅气屠夫


走在苏州的桥上,不觉便想起了沈从文先生写的一首诗:


“在这青山绿水之中,我想牵着手走过这桥,桥上有绿叶红花,桥下有流水人家,桥的那头是青丝,桥的这头是白发。”






吃得精致:

看似平常的美味,却极尽讲究



在苏州,不仅建筑是精致,美食也是相当精致的。


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苏州,不仅富庶,仓廪丰实,还是块福地。自2500年前建城以来,虽有小灾小难,但从未经历过屠城兵燹的浩劫。


物质的保障,也让苏州人有了生活有更为精致的要求。


这点在美食上,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吃面要头汤,好面要“四烫”,河(湖)鲜要分部位吃的,蔬菜、水果要按时令吃……


在吃这件事上,苏州人有种近乎古板的“较真”,差一分一毫都不行,马虎不得。


©小卷子yo


精致的苏州人,甚至编了一张吃鱼时间表《十二月鱼谚》


“正月塘鳢鱼、二月鳜鱼、三月甲鱼、四月鲥鱼、五月白鱼、六月鳊鱼、七月鳗鱼、八月鲃鱼、九月鲫鱼、十月草鱼、十一月鲢鱼、十二月青鱼。”


什么月份吃什么鱼最鲜,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!



 1.苏式头汤面 

起个大早,只为一碗苏州头汤面


苏州早点有很多种,但一定少不了馄饨生煎汤团和面,尤其是面!


而苏州人吃面,讲究颇多。



首先,“面要头汤”,意思是吃面要趁早,用精心熬煮的第一锅汤下出来的头汤面总是汤色最清、味道最鲜。

简单的煮面过程要有诸多要求:下面水要清,浑了会有碱水味;捞面要分量精准,说要1两半,绝对不能捞出2两来



而一碗上佳的苏州汤面, 还要做到“四烫”:汤烫、面烫、浇烫、碗烫。


不同的人吃面还有不同的偏好:硬面、烂面、拌面、汤面、紧汤、宽汤、减咸、增咸、重青、免青、免油……


食客们都是挑剔的主,面店师傅可一点都马虎不得。

△苏式面代表:昆山奥灶面  ©带子警长



 2.河/湖鲜  

不是阳澄湖蟹好,此生何必住苏州


江南人吃河鲜(湖鲜),是成系统吃的,是分部位吃的,是按时令吃的。


而苏州最出名的湖鲜,就是澄阳湖大闸蟹了。而吃蟹也要挑对时候——“秋风起,蟹脚痒,九月圆脐十月尖”。


©影人让龙


正值时令的大闸蟹,经过精心料理之后,满满的蟹肉塞满蟹壳,蟹壳鲜红透亮,金黄色的膏肉质地稠密,咬一口鲜嫩细滑,让人欲罢不能!




 3.苏州小吃 

长着一张未受过欺负的脸


有人说,苏州小吃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用来消遣的,而非果腹。它们总是那么小巧又精致,填不饱肚子,却极大地满足了味蕾。


潘家的糖粥、酒酿饼、苏州汤圆、

蟹壳黄…、青团和泡泡馄饨、夏记粽子、

千灯海棠糕、锦溪张记袜底酥、蒸芋艿、

酒酿饼、袜底酥、桂花糯米藕、张记豆腐花、

冰冻绿豆汤、汤包、千灯臭豆腐、

梅花糕、海棠糕、水红菱、云片糕、

王氏林记的大饼油条、富安烧饼、小麻糕、

万三糕、赤豆圆子、三味圆……

©candy曹






活得精致:

身闲是人间烟火,心闲则是人间风月



如何才算“活得精致”?


梁实秋说:“人在有闲的时候,才最像是一个人”


衣着的光鲜亮丽,只是表面的精致,而内在的心闲,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才是真正的精致生活。


苏州的生活,不仅有园林水乡 ,还有人间烟火,诗朋酒侪,闲下来感受这些,才能活得更像一个人。




心闲的苏州人,总是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。


行走在苏州的街头,驴叔常常觉得自己的脚步太快。而走进苏州的老街,闲适的市井风情,更是让人满头问号:这些苏州人都不用上班的么?


©JERBOA


早起买大饼油条的人们,淡定地排着长队;

而早早在葑门横街买好了菜的阿婆们,也不急着回家,几位老人聚在一起,聊聊家常。

即便是要去上班的年轻人,也会在早上不紧不慢地吃上一碗头汤面,再骑着电瓶车扬长而去。


©带子警长


午后的茶楼,总是坐满了人。


一份四碟茶点,一杯碧螺春,听听评弹,聊聊家长里短,最后再来一碗鸡汤馄饨,便是一个老苏州的充实下午。



而此时的平江路上,游人和老苏州交织,一条街上,既有拿着单反相机的游人,也有悠闲漫步的当地人。


©浮云真好看


的一角,一位老阿爹坐在树下悠闲地看报纸,喝茶,收音机里播着评弹;而趴在藤椅脚边的懒猫,无视路人的脚步,呼呼大睡。

这就是苏州老居民的生活,真实悠闲。


©若雨141



苏州就是这么一种特别的城市,特别温婉,特别有古味,特别诗意,也特别精致。


©蒽子EnZi

有人就调侃说,来到苏州,脚踏在青石板上,时光突然就慢了下来,再五大三粗的汉纸和大大咧咧的妹纸,忽然也变得“精致”起来。


©蒽子EnZi



网友评论

正在加载评论数据...
      评论请先登录,或注册
      相关推荐